【雷霆行动】执雷霆之剑 筑永恒之基 |
||||
|
||||
黄河畔,济南起步区的建设热潮中,山东公司济南起步区A-1项目正以铿锵步伐诠释“安全为基”的深刻内涵。 当公司“雷霆行动”的号角吹响,项目部瞬间绷紧神经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,将安全生产的号令转化为一场全员参与、全域覆盖的攻坚战役。这里没有高悬的口号,只有实打实的行动,专项领导小组火线成立,拉网式排查昼夜推进,隐患台账动态更新……为工程建设拧紧每一道“安全阀”。 思想筑基 实现意识自觉 安全管理的核心在于人。项目部深刻认识到,思想防线是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口。 项目打破“以会议落实会议”的惯性思维,开展分层级、差异化的精准宣贯。针对管理人员,重点解读《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》的法规边界;对一线工人,则采用漫画手册、方言讲解等接地气的方式。在幕墙班组安全课上,网格员用一块玻璃托板演示违规操作的后果,工人们深受触动:“原来少拧一颗螺丝都可能酿成大祸!”。 项目着力营造沉浸式安全氛围。施工现场及生活区入口处设置“安全警示栏”成为生动课堂,左侧是规范流程图,右侧是事故案例展板。同时开展的“安全隐患随手拍”活动,一周内收到几十张隐患照片,真正实现了“人人都是安全员”。 为确保责任落地,项目将安全责任分解到每个岗位,连食堂厨师也需签订消防安全承诺书。一次夜查中,发现幕墙班组吊篮未落地,安全员当场开出罚单并公示。这种动真碰硬的做法,让安全规范逐渐内化为行为本能。 通过系列举措,项目成功将“安全第一”的理念从文件要求转化为全体建设者的自觉行动,为“雷霆行动”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。这种从“要我安全”到”我要安全”的蜕变,正是安全生产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。 精准亮剑 完成靶向根治 “雷霆行动”绝非蜻蜓点水,项目以“十项严查清单”为纲,采取“领导带队+专家把脉”模式,开展多轮穿透式排查。 在危大工程管控上,项目推动从“经验判断”向“数据说话”升级。吊篮作业实行“一篮一码”管理,扫码即可查看验收记录和人员资质。在一次突击检查中,某吊篮安全锁出现锈蚀,项目立即暂停作业,不仅更换设备更追溯供应商责任。 针对人的不安全行为,项目坚持“刚性制度”不妥协。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是底线,更增设实操考核环节。每日开展的“班前会5分钟安全宣誓”,要求工人高声复述当日作业风险点。这种富有仪式感的做法,让安全规范入脑入心。 生活区管理往往是被忽视的盲区,项目却将其视为“第二战场”。宿舍用电实行智能限流,彻底杜绝大功率电器使用。一次深夜巡查,安全员发现工人私拉电线充电,不仅没收插排,更组织全宿舍观看安全教育视频。 “以前觉得管得太宽,现在明白这是为我们好?!惫と说恼嫘幕?,道出了管理创新的成效。 通过聚焦高?;方凇⒐娣度嗽毙形?、严管生活区域,项目实现了安全管理的“靶向治疗”,让“雷霆行动”的利剑精准斩断隐患根源,为工程建设筑起坚实防线。 长效固本 机制筑基护安澜 “雷霆行动”的价值不仅在于消除眼前隐患,更在于构建可持续的安全治理机制。项目通过闭环管理、能力提升和文化培育,让安全管理的“雷霆之势”转化为持续发力的“长久之功”。 在隐患治理方面,项目充分利用属地泉城安全APP闭环管理系统,隐患整改实现从发现、派单、整改到复核的全程留痕。临时用电问题整改后,需要上传整改照片和电工签字确认单,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档案。针对重复出现的问题,专项小组召开溯源分析会,如某区域电缆屡次被车辆碾压,通过增设防护槽彻底解决。 项目特别注重人员安全能力的持续提升。组织《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》闭卷考试,成绩与绩效挂钩,促使员工由“被动接受”转向“主动学习”。同时开展的“安全技能擂台赛”,通过吊篮规范操作、消防水带快速连接等趣味竞赛,让工人在竞技中掌握救命技能。 最深层的变革来自安全文化的培育。项目设立“安全之星”月度评选,获奖者不仅获得奖励,其家属还会收到感谢信。一名因主动报告吊篮有异响而获奖的吊篮操作工动情地说:”安全搞好了,家人才能安心?!闭庵帧凹移罅钡那楦信Υ?,让安全责任从工地延伸至家庭,形成了良性循环。 通过制度、能力和文化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力,项目成功将阶段性行动转化为长效机制,让安全管理实现从“要我安全”到“我要安全”再到“我们会安全”的深刻蜕变,为工程建设筑起了最牢固的持续防线。 站在项目主体结构封顶的节点回望,那些深夜巡查的脚步、整改通知单上的红印、班前会上的铿锵誓言,已汇聚成“执雷霆之?!钡那Ь?。这力量,如今已沉淀为“筑永恒之基”的坚实厚度。 未来,这座拔地而起的建筑不仅是混凝土与钢筋的构筑,更是安全文明的见证。项目部将永葆“雷霆”之志,让安全基因深深融入房建工程的每一处肌理。这座正在成长的城市地标,正以坚实的安澜之基,向时代递交一份关于责任、生命与永恒的央企答卷。 |
||||
[打印页面] [关闭窗口] |